出家人先是学“小”,小到后来“无我”,这个是标准,真的无我了,佛法都体验了,那当你住持佛法,要利益众生的时候,“我”要去承担,那“我”要大起来,承担的事业、力量也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
佛陀的经典跟世间的书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祂是经典,不是字典。只有你自己印证过的,讲的时候才有力量,那就不是一种学识、知识,而是一种生命的智慧。
佛教是有标准的,我们现在缺少僧才。我们昨天看到的,那些法师都是八九十年代出家的,已经能传戒了,能做大师父了,这是很可喜可贺的。这些老和尚交给他们的责任,弟子们承担起来了。
你知道一个人要成才,一方面祖祖辈辈能够解脱,另一方面,祖祖辈辈在世间轮回的福报都没了,所有积累的福禄寿、功德都要贴到这个人身上,这不容易的。世间人的成才,所谓的光耀门庭,大家都喜欢的,出家界的成才是什么?代表你能利益社会,能广度众生了。
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法华经》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修行,秘密地积累功德,来这世间度众生,你知道要积多少生多少世的资粮。阿弥陀佛就入定修了五大劫,所以说开智慧要慢慢来,这是急不来的。你每天如理如法功德很大的,清清净净的,就像种粮食一样,天地日月的光照、大地的营养,稻谷里面才能充浆,一天、两天、三天,经历多少天谷子里面的浆水才能饱满,然后从液体的变成半液体的、固体的,最后稻谷成熟了,头低下来了。
当我们想学佛、求解脱,这是一个坎。然后你会修了,会小乘修法了,你能无我了,哪天叫你放大“我”去承担,行菩萨道又是一个坎。
一个会躲在法的寂静里的人,你让他去承担众生业,这是一个坎。当我执换成法执的时候有可能更深,这就是《法华经》里的妙,声闻、缘觉授记都是好久之后才成佛。
实际上我们一个小小的、虚妄的我执要破都要很久,有法的我执,有可能需要更久。所以文殊菩萨说更高的智慧的时候,连罗汉听到都害怕。我们现在处于什么坎当中,要想一想,自己要突破的是什么。
来源: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