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最新更新  
观音资讯
 
佛教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佛教资讯>> 佛弟子怎样定位自己的追求-佛教资讯 站内搜索:

佛弟子怎样定位自己的追求

作者:厦门观音寺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数:636 更新时间:2025/9/25 21:06:34

佛弟子怎样定位自己的追求

2025/9/25


佛陀在《涅槃经》中讲到六种难事:“一佛世难遇,二正法难闻,三怖心难生,四难生中国,五难得人身,六诸根难具。”我们每个人现在能投胎做人,做人了之后还能听闻佛法,这是甚难稀有的。
在佛法里如果能听到人天增上的法也是很好的,依此修行不仅福禄寿会不断增长,而且虽然身而为人,但会感生人天的胜果,天人的福报最终都会现前。这在佛教里有个特定名词叫“增上生”。
人天乘的胜果对于人间的大多数人来说,是很难企及的,但在佛教里这是最低的。佛教里讲有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我们汉传佛教大乘佛弟子一般不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的果位的。虽然声闻缘觉已经出三界了,但这都不是我们佛弟子所追求的境界。
所以,我们每次发愿都效仿普贤菩萨: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佛,才是我们的终极追求。当五祖大师跟六祖大师一见面,五祖大师问他:“汝何方人,欲求何物?”六祖大师当即回答:“惟求作佛,不求余物。”所以,当他还是一个居士时,五祖大师就把衣钵传给他了。
近代禅宗泰斗绍云长老当年于云居山拜见虚云老和尚求出家,当虚云老和尚问他“为何出家”时,绍云长老也回答的这一句:“为了成佛。”就为这一句话,虚云老和尚时隔几十年亲自为其剃度。
我们佛弟子也要常常发这个愿,要成佛果。我们学佛的人要有这种气吞山河的气度。当我们具有了这种心量,回过头来去学习具体内容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人天增上乘其实也是很伟大的。不要说人天增上乘了,好人的境界有时候大家都理解不了。
所以,我们不要轻慢人天增上乘,不要小看人间的善良。好人人性中所散发出的光辉,我们要给予极大的尊重和景仰。
虽然我们不求人天、声闻、缘觉,但我们达到声闻缘觉的境界了吗?我们看到世界的无常了吗?我们感受到众生的苦难了吗?我们对三界有了出离之心了吗?只有真实具备了这些特质,我们才有资格说我们不求啊。
更何况那些小乘佛国的圣者们,他们能示现解脱,能证得阿罗汉果位,能住持三宝、弘扬佛法,能引渡众生出离三界,他们其实就是菩萨啊。
我们去缅甸朝圣时,那里就有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圣者,他已经修到与众生同体,他的威德影响了附近几十平方公里内的人,都和他一起吃素。戒杀,吃素,这已经显现出大乘气象了,这就是大乘菩萨啊。
不要以为人天乘里没有菩萨,人天乘里也有诸多的菩萨和佛的;声闻缘觉里也有很多阿罗汉、菩萨和佛的。所以,《金刚经》里说:“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而我们常说的五乘,只不过是帮助我们认知、学习的一种归类方法。
这一点,在天台宗里讲得很清楚。天台宗讲共有十个法界: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和佛法界。前六项称为六凡,后四项称为四圣,合称为六凡四圣。
每一法界里又各有十法界。比如,虽然表面看大家都是人道的众生,但有的人处于畜生的状态;有的人是地狱的状态,有的人则是穷凶极恶的罗刹状态。所以,在人的这个法界里面有地狱、饿鬼、罗刹、畜生、好人、坏人、声闻乘、菩萨乘,还有佛。人这一个法界里面,就具足十法界。在其他法界里,也是同样的道理。
六凡法界里面有菩萨、有佛,这不是佛菩萨的果报,这是祂们的悲愿力。
因悲悯众生之故,因救度众生之愿力,祂们来到我们这个生死轮回的世界。但是其因大智故不住生死。因为祂们的智慧境界是远超轮回的业报的。所以,佛菩萨的境界叫“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释迦牟尼佛到娑婆世界中成佛,也不是佛陀的果报,这是祂的菩提心愿。放弃于净土成佛,而到黑暗中来做人间的明灯,在苦海中做救度众生的舟航,这都是佛陀的愿力使然。讲到释迦牟尼佛取于浊土成佛之时,连阿弥陀佛都忍不住流泪啊!
我们现在学佛要非常努力,因为学佛也不是我们自己的果报。这一切,也都源自于佛菩萨的慈悲摄受。我们本有的习气大多是轮回的习气,在我们的习气当中是不愿意学佛的。
所以,我们要自我鞭策,要用理性驾驭自己,要时刻告诫自己:学佛是好的,因为佛菩萨不会骗我们,有可能我们自己都会骗自己,但是佛菩萨不会骗我们。这才叫理性,才叫信仰,他不是靠逻辑建立的,提升维度这不是我们的逻辑能够明白的。虽然暂时不理解,但是能够相信,这就是我们佛教里说的“具足善根福德”,这样的人就是人中的“大白莲花”。



关键词:佛弟子怎样定位自己的追求
责任编辑:厦门观音寺 录入时间: 2025/9/25 21:06:34
上一篇:人为什么活得累?
下一篇:人生在世,贵在懂得知足常乐
佛教资讯
观音寺专栏
推荐阅读 更多>>
厦门观音寺敬老助残关爱行动之第
厦门观音寺敬老助残关爱行动之第
厦门观音寺中秋节“爱心月饼认捐
有感于厦门观音寺盂兰盆会义工的
定恒大和尚 为信众举行皈依仪式
法讯 | 厦门观音寺2016年
厦门观音寺-12.6慈善义卖,
定恒法师参加市佛协召开德会务会
定恒法师:找“自性” 心欢喜
随机推荐
祖师法语 :少说话,多念佛,言多必失
学佛之人可以坐在床上,或是躺着念佛吗
推荐下载 更多>>
返回首页 || 转到顶部
首 页   最新更新  
 
   
观音寺网站介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陆    |    南无观世音菩萨    |    回到顶部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仙岳路1279号厦门观音寺
邮编:361009 客堂电话:0592-5101176(兼传真)
念佛办公室电话:0592-5089139
 ICP备案号:闽ICP备15020286号-1


 Copyright 2013 厦门市观音寺 All Rights Reserved.
 增福延寿,请常念
南无阿弥陀佛
消灾免难,请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