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最新更新  
观音资讯
 
佛教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佛教资讯>> 修善业,就要这么修!(2)-佛教资讯 站内搜索:

修善业,就要这么修!(2)

作者:厦门观音寺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数:317 更新时间:2025/3/9 21:35:13

修善业,就要这么修!(2)

2025/3/9


不绮语   ➤  作利益语


绮语也称杂秽语,指的是毫无利益、容易引生烦恼的不具实义的语言,杂乱、不清净。

有的人喜欢说一些放逸杂秽的话题;有的人思想混乱,逻辑不清,说话东拉西扯没有重点。这些都属于绮语,耽误时间,引发烦恼,都是语言的大忌。

言之有物,是树立威望和德行最好的方式。如果某人主持会议非常的简洁,内容真实、有“干货”,次第清晰,他马上就能建立威望。反之说了半天车轱辘话,或者东拉西扯闲言碎语,如何让众人产生信心?佛陀两千五百多年前就说到,言之有物,才能够能树立威望和德行,令人生起真实的尊重和信心。

不两舌   ➤  和合彼此

两舌,就是背后说人是非,说离间人事关系的话语。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非常重视僧团的和合,并制定了“六和敬”的原则,“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儒家也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保留个人不同的观点时,依然可以保持和谐友善的关系。

“离间语”的本质也是贪嗔痴,嫉妒别人关系太好,或嗔恨其中某人,又或是愚痴、邪见,或有意识或不自知地破坏了原本和谐的人际关系,挑起了是非。所以,不两舌,也是断除贪嗔痴的过程。在不两舌的基础上,更好的是做一些能团结众人的努力。

不悭贪   ➤  常怀舍心


十善中的最后三条,就是直接关于断除贪瞋痴的。贪欲,也称为贪爱,是凡夫众生六大根本烦恼之一(贪、瞋、痴、慢、疑、恶见)。指的是对于自己所喜好的事物产生喜悦快乐的念头,从而生起贪求之心和据为己有的欲望,并且不知厌足。

财色名食睡,欲壑难填让人成为贪欲的奴隶,不知疲厌地为着虚妄的目的消耗自己的生命,透支自己的福报,以此追求快乐。殊不知,更持续、更少副作用的快乐,其实来自于少欲知足、布施行善、济困助人。


不瞋恚   ➤  恒生慈念

瞋恚,也叫瞋怒。有情众生在面对违逆境界时(苦苦、坏苦、行苦、苦因),恚恨不悦,身心热恼不安,从而造诸恶业。众生喜好争斗,世间种种的冲突,都是彼此之间瞋恚心的作用,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对治瞋恚,不是靠强压自己,而是培养情绪控制能力,同时恒生慈念、广行慈悲。既然对方所说并非事实,我们也并不必以此为辱,大发瞋心。进一步看到对方的言行背后,也是被贪瞋痴所操控而不自知,亦是可怜之人。最后,若能令众生获得喜乐,可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荣辱。


不邪见   ➤  正知正见

邪见,可以理解为不正确的知见。例如,不信因果,不敬三宝,断善造恶,亲近邪知邪见者等等。作为佛弟子,不管当下修学进展如何,都不能因为急功近利、猎奇神通而堕入邪见。

与之相反的就是树立正知正见,也可以说是十善中最关键的一条。当我们远离邪见,真正地深信因果之法后,就会宁可付出或放弃个人利益,都不愿意去做一丝一毫的恶事。




经中说
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
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
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此法即是十善业道
“十善业道”的“道”
可以理解为成就菩提的方法
也可以是生命通向善处的道路
愿众生都能远离贪瞋痴
践行十善,共成佛道



关键词:修善业,就要这么修!(2)
责任编辑:厦门观音寺 录入时间: 2025/3/9 21:35:13
上一篇:修善业,就要这么修!(1)
下一篇:修善业,就要这么修!(1)
佛教资讯
观音寺专栏
推荐阅读 更多>>
厦门观音寺敬老助残关爱行动之第
厦门观音寺敬老助残关爱行动之第
厦门观音寺中秋节“爱心月饼认捐
有感于厦门观音寺盂兰盆会义工的
定恒大和尚 为信众举行皈依仪式
法讯 | 厦门观音寺2016年
厦门观音寺-12.6慈善义卖,
定恒法师参加市佛协召开德会务会
定恒法师:找“自性” 心欢喜
随机推荐
为什么向观世音菩萨祈请,他就会寻声救
推荐下载 更多>>
返回首页 || 转到顶部
首 页   最新更新  
 
   
观音寺网站介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陆    |    南无观世音菩萨    |    回到顶部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仙岳路1279号厦门观音寺
邮编:361009 客堂电话:0592-5101176(兼传真)
念佛办公室电话:0592-5089139
 ICP备案号:闽ICP备15020286号-1


 Copyright 2013 厦门市观音寺 All Rights Reserved.
 增福延寿,请常念
南无阿弥陀佛
消灾免难,请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