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既要修慧也要修福,佛就是福与慧具足的“二足尊”。
福德与智慧是互动的,有福德的人需要智慧来指导,所谓“智目行足”。智慧是眼睛,修行是双脚。双脚走路一步一个脚印,有迹可循,但眼睛看到一个东西,却毫无痕迹。就像我们登山一样,你抬眼一望,就能看到山顶,中间似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真正走上山顶的话,一步一个脚印,你的生命境界就一点点呈现出来。在智慧的引导下,一个人的福德会慢慢具足起来。
《华严经》中的“华”字,就是指菩萨万行。佛的福德就是《华严经》中所讲的“万德庄严”。佛之所以能够展现出万德庄严的气象,是因为他累生累劫以万行为因,自然万德成果。
万行就是佛陀的因行,在修因的时候以一万种行为来庄严自己的生命,感召的结果就是佛的万德庄严。
以万行为因的修行,成就佛陀的万德庄严。从佛以下,直到菩萨、罗汉、天人,直至我们凡夫众生,也是过去有德行才能感召到今天的吉祥。
你不要小看我们现在能平安无事,这种无灾无难、衣食具足的生活,也是过去的德行感召来的。如果你过去没有德行,没有修因,也不会有当下平安吉祥的生命状态。
佛陀的万行从哪里开始修起呢?佛经中告诉我们,佛的万德庄严相是“三祇修百福,百劫修相好”,所以才能得到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佛有三十二相,从头顶的无见顶相到脚下的千福轮相,每一个相都来之不易,要修一百个福才能获得一个相的庄严。百福的修行,要从十善业道中的不杀生开始。不杀生,能够得到健康的福报;不偷盗,能够得到富有的福报;不邪淫,能够得到眷属尊重的福报。这些是身业层面的修行,在口业上,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能够得到诚信的福报。在意业上,更要改正贪嗔痴的习气。
贪、嗔、痴三毒会对我们的心灵造成严重的腐蚀,无论你是贪色、贪财、贪名、贪利、贪享受,甚至冬天冷的时候贪恋被窝的温暖,都会破坏你的修行。鲁迅说:温暖的被窝是年轻人的坟墓。人贪图这种暖洋洋的感觉,不想用功,不能更加精进,就是在消受自己的福报啊。
百福庄严是很不容易的,你要把十善从下品一直修到上极品,体现出圆满平等的智慧觉照,同时还要让身边的人也成为上极品,这才是百福庄严。哇,这个难度很大啊!佛能够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真的是非常伟大!非常不容易!西方极乐世界“但受诸乐无有众苦”,实际上就是具足了百福庄严。我们修行百福,要从五戒十善一点点做起,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嗔、不痴。根据经典记载,修行百福难度很大,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不要说十善,就是做好五戒都很难。佛在《法华经》中讲:“我观此土众,贫穷无福慧。”我们是很贫穷的人啊,没有福德智慧,也不知道怎样来庄严自己的德行。因此,百福庄严是佛指点给我们的一个方向!在世间修行十善业,不仅自己做到极致,也帮助别人成为极致。接下来还要针对十法界修百福,看到地狱、饿鬼的众生,也要帮助他们成就百福。
因此,佛陀才是三界导师,是九法界众生的皈依指处,因为佛对一切众生的生命,都是完全平等的福德圆满。佛陀从内心中用百福来针对十法界,从地狱一直到佛法界,就有一千个福。因此,佛脚下有千福轮相,轮指圆满。千福轮的意思是佛对十法界众生都能圆满实践百福庄严,佛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是圆满的,没有缺憾。在佛经里介绍了佛的种种相好,其中佛的足下是平足,踩下去是一个完整的脚印。我们的脚印歪歪扭扭,从不平整,这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缺憾太多了!顾了东边顾不了西边,顾了自己顾不了别人,顾前不顾后,永远都是局限的、遗憾的。而佛的脚印每一步都没有缺漏,就像佛的生命一样,是圆满的、完美的。除此之外,佛头顶的肉髻、眉间的白毫,每一个相都要用一百个劫来修。百福庄严的修行不是一劫、两劫的事情,而是要修一百劫,才能够得到三十二相中的一个相。
“百劫修相好,三祇修百福”,三十二相修完了以后,还要在千福轮相的基础上实践大乘般若法门。《般若经》里说有“十波罗蜜”,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愿、力和后得分别智。施、戒、忍、进、禅、慧、方、愿、力、智,十个波罗蜜每个都要实践千福轮相,这样才构成了一万个德行的万德庄严,没有这样的德行,就成就不了佛的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