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净慧法师
开悟就是从迷惑中、从无明里跳了出来;没有开悟就说明还处在无明这个黑漆桶里面,见不到一点光明。
开悟是一种境界,你我都从来没有经历过,对我们来说,那是个陌生的境界。这个陌生的境界,需要我们自己去慢慢地熟悉它,这叫做 “ 生处转熟 ”,别人说是没有用的。
在没有开悟以前,你的所作所为,都是被习气拖着走。开悟以后,你就可以自己作主了,并逐渐地淡化原先的那些习气毛病和烦恼无明,疏远它们,这就叫 “ 熟处转生 ”。
原来很熟悉的东西(指习气毛病),要慢慢忘记它们,远离它们,使它们变成陌生的东西;原来完全陌生的东西,要使它们变成非常熟悉的东西。这就是悟的境界和功夫上的事情。
作为我们初入门的人来说,最要紧的就是认真地、一点一滴地去对治自己原来的那些无明烦恼习气。这些无明习气根深蒂固,要断除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理可以顿悟,但在事上要渐修。所谓渐修,就是要不断地克服习气,保任觉照(保任:保持和任运),使习气毛病逐步淡化,最后,从一个迷惑的人变成一个完全不受迷惑的人。当然,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这是终生大事。古人就是尽一生的力量来做这件事情的。我们今天的人容易心存侥幸,这是不对的。有了侥幸的心理,修行就不会成功。
现在有不少年轻人,刚入佛门不久,坐了几天禅,念了几卷经,就渴望能够像佛一样,什么业障也没有了,什么烦恼也没有了,总想找到一种捷径,或者希望有那么一种灵丹妙药能代替艰苦漫长的修行。
由于有了这种不正确的想法,所以社会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丹啊丸啊,说什么你吃了一颗,十万大劫的恶业罪障都给你消尽了,再也不会堕地狱了。诸如此类的事情,真是一言难尽。这都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来投我们这些凡夫的所好搞的一些鬼名堂。
真有这么简单吗?释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弘法四十九年,他也没有能够把当时所有的印度人都领到开悟成佛这条道路上来,只有一部分人开悟了,有一部分人证得了阿罗汉果,有一部分人成了菩萨。
十方诸佛都说,众生度不尽,因为众生只能是自性自度。佛不度众生,佛只是告诉我们得度的方法,告诉我们一条道路,告诉我们怎样到达目的地,关键是我们自己要去艰苦地努力,不懈怠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