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成道日请广行善事:持素,念佛,行善、持戒、顶礼等,并以此修持功德回向:世界和平,国运昌盛,社会祥和,风调雨顺,人民安乐,正法久住!
观音,旧译光世音、观世音,略称观音;新译观世自在、观自在。
观世音者,观世人称彼菩萨名之音而垂救,故云观世音;观世自在者,观世界而自在拔苦与乐。《法华经》曰:“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
观音菩萨又是西方三圣之一,与大势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胁侍。
《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详说观音菩萨于娑婆世界利益众生之事,谓受苦众生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令得解脱,若有所求亦皆令得,又能示现佛身、比丘身、优婆塞身等摄化众生
新译《华严经》卷六十八载,观音菩萨住在南海补陀落山。而《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世音受记经》则以观音菩萨为阿弥陀佛之胁侍,常住西方极乐世界辅施教化,即以西方净土为观音菩萨之住处。
观音信仰始自印度、西域,后传至中国内地、西藏、南海及日本等地,有关观世音之记载很多。西藏信仰观音尤盛,六字大明咒至今尚广传于藏地。
自西晋竺法护《正法华经》译出之后,中国内地亦大兴观音之信仰。北魏以后,造观音像之风益盛,今大同、龙门石窟存有遗品甚多。隋唐以后,诸种观音像被造立,如敦煌千佛洞之菩萨像,观音菩萨即居大半。
新译《华严经》卷六十八载,观音菩萨住在南海补陀落山。而《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世音受记经》则以观音菩萨为阿弥陀佛之胁侍,常住西方极乐世界辅施教化,即以西方净土为观音菩萨之住处。
观音信仰始自印度、西域,后传至中国内地、西藏、南海及日本等地,有关观世音之记载很多。西藏信仰观音尤盛,六字大明咒至今尚广传于藏地。
自西晋竺法护《正法华经》译出之后,中国内地亦大兴观音之信仰。北魏以后,造观音像之风益盛,今大同、龙门石窟存有遗品甚多。隋唐以后,诸种观音像被造立,如敦煌千佛洞之菩萨像,观音菩萨即居大半。
第一:广发弘誓愿:
广发弘誓大愿心,
度尽众生消烦恼。
第二:常居南海愿:
泛海救迷度有情,
善念南海观世音。
第三:寻声救苦愿:
为人诸病卧高床,
诚念大士得安康。
第四:能除危险愿:
千处祈求千处应,
苦海常作度人舟。
第五:甘露洒心愿:
观音慈把甘露洒,
烦恼于是化成莲。
第六:常行平等愿:
弥陀加持常有念,
随似观音平等心。
第七:誓灭三涂愿:
观音菩萨救苦声,
愿度三涂除诸障。
第八:枷锁解脱愿:
志心持念观自在,
枷锁苦痛得解脱。
第九:度尽众生愿:
有情众生誓愿度,
旷劫精勤慈悲海。
第十:接引西方愿:
虚空之中引净土,
至心诚念观世音。
第十一:弥陀受记愿:
观音精勤宏愿力,
弥陀受记下世佛。
第十二:果修十二愿:
十二大愿弘誓深,
有情共证无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