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中,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了极乐世界的种种功德庄严,接着后面就说:“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这个地方要注意:“应当发愿”,你了知了极乐世界的种种功德庄严,之后就“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这是强调愿的重要。但发愿也有前提,所以《阿弥陀经》经文中非常明晰地提到“若有信者”,如果不信就不用谈了,不信也就不会发愿了。所以发愿有个前提,就是“若有信者”。
听到极乐世界功德庄严之后,由于众生的业力差别,有信者,也有不信者。如果是信者,他就自然就会发愿的。如果是不信者,那也就不会发愿,所以“若有信者,应当发愿”。《阿弥陀经》这段经文,跟《往生论》的偈颂“是故愿生彼,阿弥陀佛国”可以对应在一起。
下面,我们要探讨一个问题:愿跟信二者,何者更重要呢?
▼
当然,愿确实很重要。你如果不发愿就不可能往生;如果发愿了,那么往生的可能性就很大。
不用说有真信切愿,那是万修万人去;即使你没有真信切愿,但是只要发愿了,也是很有可能往生的。甚至你这一世没有往生,但是以现在发愿的善因,将来善根成熟的时候,也肯定可以往生。
乃至我们念完佛之后,都要念发愿文。发愿就像我们的修学的方向,方向要定下来,我们所有的修行目的就是为了往生西方。
所以,愿确实很重要,我们经常要熏修发愿。我们最好每天几次专门念发愿文,发愿往生,要每天再再发愿。
◆◆
但是,愿跟信何者更重要呢?是不是愿更重要呢?
有些人可能觉得:“你看,《往生论注》不是说‘是故愿生彼,阿弥陀佛国’吗?十七种器世间功德庄严介绍完之后,马上就让我们发愿了,这里并没有讲信啊?”
虽然没有讲,但是就像《阿弥陀经》中说的“若有信者,应当发愿”,没有信会发愿么?
有些人就觉得:“没有信,也可以发愿”。这个道理能说得通吗?你如果说没有胜解信,只有一般般的信,也有可能发愿。但是这个愿并不是真信切愿的切愿,不是真正的欲心所,只不过是一般般的愿,是一种欲乐信而已。信有清净信、欲乐信,愿也同样如此,“欲乐”就是一种愿,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真信切愿。
《净土教言》中也讲到,往生四因中,信愿二因是最重要的,是主要因素;而信愿二因当中,又以胜解信为根本。《净土教言》的脉络非常清晰:先讲了四因,之后是二因,二因当中又以一因“胜解信”为根本,接着再讲胜解信如何生起,就是要断除三种障碍。
所以信愿当中何者更重要呢?
如果从如量的真信切愿上讲,当然胜解信更重要,没有胜解信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切愿。
即使你还没有达到如量的真信切愿,只有一般般的信愿(当然这不是真正的“信愿”),那一般般的信愿中,信、愿何者更重要呢?
有人就觉得:“你看,我还没有真正的信,但是我都能发愿!”那么是不是愿更重要呢?
当然道理绝对是一致的。不管你是有真信切愿,还是没有真信切愿,肯定信是根本、前提。
你发一般般的愿,最起码也需要一般般的信;如果连一般般的信都没有,那你一般般的愿也发不起来。你不能说:“看,我都没有真信,还能发起一般般的愿!”
实际上不管有真信,还是没有真信,信愿二者之中,肯定信是最重要的,因为信是根本、是源头。如果前面连一点信都没有,那不管是切愿,还是一般般的愿,都发不起来。三缘起链就是由信发愿,由愿导行,窥基大师《成唯识论述记》中就讲了这个次第:“信为欲依,欲为勤依,即入佛法次第依也。”
念西法师《往生论注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