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人类各大文明的诞生都在公元前8-2世纪,佛教文明就是轴心时代开启的人类文明之一。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可以看到,佛教从不同的层面来思考人的存在。佛教主张,所有人都是可以摆脱烦恼、可以觉悟的。换言之,人人皆有佛性,不管男性还是女性都可以成佛。
从历史事实看,修行的主导力量是男性。但佛门中也有很多伟大的女性,如胜鬘夫人、摩登伽女、大德鹿母、末利夫人、以及大爱道。正是在大爱道的努力下,女性可以出家修道。在当时,这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
第二轴心时代的倡导者凯伦?阿姆斯特朗在《大转变》等著作中指出,轴心时代的思想家没有关注女性,是其缺点。所以当今,我们需要充分肯定现代女性主义的发展,在新的时代需要充分认可和肯定女性的地位。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阿姆斯特朗的理解并不很准确。例如,在婆罗门教中,有的是女婆罗门,表明她们是有地位的。在佛教经典中,我们可以读到佛教对女性的高度肯定。一些美轮美奂的词语或故事都来自佛典,如“天女散花”。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经典对女性有一些不好的描述,说到“女人不能成佛”、“女人是污秽”、“ 女人有五障”等等。
如果我们拘泥于佛教典籍字句,一定会遇到很多彼此矛盾的地方;如果把佛教传统视为一个整体看,我们也可以看到佛教对女性有很多不恰当的处理态度和理解方式。在走向全球时代的今天,我们如果片面地理解佛教和女性的关系,那么有的人会把佛教视为历史包袱,在对待女性的问题上,会认为它是没有价值的。也有的人为了维护佛教,会无视历史和典籍中对待女性的态度和处理的方式。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佛教和女性的关系呢?我觉得,我们需要从不同的层面来看。目前,有一些学者、高僧大德都对这一主题有研究。例如,台湾释永明法师系统考察了女性地位在原始至大乘佛教各阶段的发展,对于诸如正法减少五百年说、比丘尼八敬法、女人五障说、女人不能成佛说等等进行了检讨,并探讨了当今应有的正确的佛教女性观。
关键词:
|